客服咨询

意见反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国防教育//
0.0
22065
视频
5.0
课时
介绍
目录

课程概述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国情,通过理论阐释、历史追述、现实分析,未来探寻,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发展中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公约数,最大竞争力和最广阔的发展前景

课程目标

考核评价

讲师介绍

殷波

周伟

杨敏

杜红

李星洁

王洁玉

详细介绍

党的二十大大报告提出: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云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民族团结示范区,历史和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和最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专题一方面是党中央对云南提出的殷切期盼,云南作为多民族团结示范区,在该专题领域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阐释和实践经验,为该专题的资源建设和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和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是云南在历史发展、现实民族关系构建中塑造了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和民族团结的生动社会现实和社会规则,云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具备了先天的教育资源,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民族关系处理实践,继承和初步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规则。该课程还不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已经列为学校精品课程培育项目,2023年依计划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校内讲授时间为全年开设,2022年秋季在所有高职学生和开放教育学生中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高职学生一方面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理解能力和阐释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梳理理论脉络、理论内容和最新发展,学生初步形成了理论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身边丰富案例的讲述,增强了学生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社会价值认知,增长了学生处理丰富民族关系的能力水平。课程优势在于一是丰富理论阐释与丰富社会实践相结合;二是亲切的身边案例与国家顶层设计要求相结合;三是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生动实践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第一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综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综述

(2239s)

第二课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逻辑和特点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逻辑和特点

(1158s)

第三课 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与价值自觉
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与价值自觉

(1077s)

第四课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

(1245s)

第五课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体系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体系建设

(1070s)

第六课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流机制体系构建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流机制体系构建

(522s)

第七课 铸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铸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1302s)

第八课 铸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来与展望
铸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来与展望

(1207s)

第九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

(1074s)

第十课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总体方针概述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总体方针概述

(17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