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咨询

意见反馈

计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0.0
344
视频
11.5
课时
28.75
介绍
目录

课程概述

基于ABM多智能体模拟,讲授计算社会科学核心技术与研究范式。我们的口号是“文科生也能学会计算机编程”,本门课程鲜明特征是:软的研究、硬的技术,将在此实现融合。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计算社会科学核心技能,轻松玩转社会系统仿真模拟。本课程核心方法,将应用于计算社会学、计算政治学、计算法学、计算经济学、计算传播学、计算心理学、计算历史学等具体领域研究。

课程目标

考核评价

讲师介绍

吕鹏

详细介绍

1】课程简介。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时代,计算社会科学正在兴起。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等社会科学与物理学、系统科学、流体力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等开始深度融合,产生《计算社会科学》《社会物理学》等前沿交叉学科,有力地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拓展了研究领域,增强了研究工具。本课程旨在为人文社会科学本科生、研究生讲解前沿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形成对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最新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动态掌握。

2】受众定位:(1)课程主要针对相关社会科学的本科生,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学科;(2)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哲学等专业研究生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打下跨学科研究的基础;(3)相关科研工作者与社会爱好者可以将此课程作为了解计算社会科学的途径与渠道,加深对计算社会科学相关概念与模型的了解与掌握。尤其是,希望通过建模和仿真研究相关社会与系统宏观现象的研究人员。

3】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计算社会科学独特的宏观-微观关系与研究视角,将对传统社会科学产生裂变、进化与提升效应;(2)掌握计算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与主流模型。掌握社会物理学等经典研究范式,同时掌握阈值模型、蚁群算法、人群动力学、社会力模型等主流模型与研究工具;(3)掌握计算社会科学基本工具。掌握R软件、Netlogo软件、机器学习、智能体建模、空间博弈论、仿真模拟等前沿研究工具;(4)形成抽象思维与建模能力、完成建模任务。要求选修者能够初步掌握方法并完成简单社会现象建模。

4】课程特色。《计算社会科学》课程有两种讲法,第一是侧重大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第二是侧重社会现象建模与智能体仿真。本课程主要侧重社会现象建模、智能体仿真、社会模拟,因为这是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支撑。课程尤其侧重人类社会行为的计算机建模(Computational models of human social behaviors)。这是当前各国展开研究的最前沿,在国际关系、国家治理、公共安全、社会发展等方面有重大现实战略需求。因此,本课程将理论基础与模型建构作为优先方向,形成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研究能力。

第一章 计算社会科学和ABM
第二章 界面操作和基础代码
第三章 系统动力学SD
第四章 系统动力学SD:课题组研究
第五章 元胞自动机CA
第六章 元胞自动机之我们的研究
第七章 智能体ABM建模(综述)
第八章 智能体ABM建模(一)
第九章 智能体ABM建模(二)
第十章 智能体ABM建模之我们的研究
课程结束语
课程结束语

(179s)